國家知識產權局聚焦知識產權服務支撐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需求,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實施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積極出臺并推動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2020年,共計2萬余家中小企業獲得知識產權托管服務;近8000家中小微企業獲得金額約600億元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5.3萬家企業通過知識產權貫標認證,其中絕大多數為中小企業;培育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5729家,其中中小企業占比超過76%。截至2020年底,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中的中小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平均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平均件數分別達到4.8%、29.4件和1.08件,遠高于全國企業平均水平2.2%、2.9件和0.01件。
一、準確識變助應變,精準施策戰疫情
及時摸查疫情防控期間中小企業的困難和需求,精準制定知識產權應對措施,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雙勝利。一是迅速出臺針對性政策措施。2020年2月,國家知識產權局與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共同出臺支持復工復產十條政策,延長受疫情影響企業辦理專利、商標等事務的期限,建立專利申請、商標注冊和質押登記快速通道,約3000家抗疫企業通過質押登記綠色通道實現融資。3月,出臺“運用促進十條”,設立專利商標質押登記綠色通道,推出即刻辦理、立等可取等加急措施,支持地理標志產品生產銷售。加強央地協同施策,指導支持各地知識產權局出臺知識產權紓困助企政策,全年共出臺相關政策70余件,有力支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二是引導知識產權服務業穩定和擴大就業。4月,出臺支持和引導知識產權服務業積極應對疫情影響穩定和擴大就業的通知,推進“先上崗、再考證”,減免考前培訓費用,組織開展專場招聘活動等。2020年,各地共組織1619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開展專場招聘活動351場,宣講培訓648場,提供知識產權服務業就業崗位逾9000個。
二、降費減負換輕裝,提質增效保發展
深入實施“放管服”改革,推進專利審查提質增效,開展商標注冊便利化改革,調降專利商標注冊審查費用,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有效支持。一是持續做好專利商標審查提質增效。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快審查系統智能化建設,推進專利審查、商標注冊提質增效。截至2020年底,發明專利審查周期已壓減至20個月,高價值專利審查周期已壓減至14個月,商標注冊平均審查周期已壓減至4個月。二是優化審查服務。面向中小企業的各種創新需求,提供集中審查、優先審查、巡回審查等審查服務,幫助中小企業做好專利儲備和布局。三是調減專利商標收費。大幅放寬專利收費減繳條件,降低商標收費標準。十三五期間,累計減免專利、商標業務辦理相關費用471.7億元,有效降低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儲備與布局成本。四是推動知識產權業務“一窗通辦”。深入調研全國專利代辦處和商標受理窗口情況,統籌推進實現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業務“一窗通辦”。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27個省級窗口實現“一窗通辦”,203個市縣窗口全部統一更名。其中,杭州高新區(濱江)設立了知識產權綜合服務中心,包括知識產權業務受理、綜合服務等相關機構,服務內容涵蓋專利、商標、版權等各類知識產權業務。
三、穩中求進促創新,重點培育添活力
加強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服務,著力培育企業形成知識產權優勢,提升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一是提升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能力。鼓勵中小企業貫徹實施《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GB/T 29490—2013),提升知識產權管理能力。截至2020年底,貫標企業已達到5.3萬余家,其中絕大部分為中小企業。二是加強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服務。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實施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建立面向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托管工作體系,在20個試點城市(區)的35個中小企業集聚的園區開展試點工作,2020年,累計為2萬余家中小企業提供知識產權托管服務。推動開展“知識產權服務萬里行”活動,深入調研企業需求和困難,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共計7000多次,惠及企業5萬多家,其中大部分為中小企業。三是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培育過程中,加大向中小企業傾斜力度,2020年累計培育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5729家,其中中小企業4354家,占優勢示范企業總數的76%。
四、立足需求破難題,融資惠企解燃急
聯合銀保監會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和保險工作,著力緩解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幫助中小企業穩定經營、創新發展。一是加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力度。推行知識產權質押便利化服務,設立專利商標質押登記綠色通道,專利質押電子化登記壓縮至1個工作日。2020年,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達2180億元,同比增長44%。二是支持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2020年,滬深兩市新發行10單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融資規模69億元,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更便利的新型融資渠道。三是完善知識產權保險產品體系。推出涵蓋4個險種16個產品的知識產權保險產品體系,涉及商標和地理標志被侵權損失保險、海外侵權責任保險等。2020年,3667家企業超過6900件專利、商標和地理標志投保知識產權保險,保障金額達194億元。
五、協同推進助發展,暢通鏈條提能力
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著力增強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系統全面保護能力。一是加強快速協同保護。2020年面向重點產業領域布局建設14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全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共達62家,累計備案企業數量近1.8萬家,為中小企業提供集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為一體的知識產權快速協同服務。二是推廣專利導航產業創新發展決策機制。針對區域產業規劃、企業經營研發等不同應用場景,制定出臺《專利導航指南》(GB/T39551—2020)系列國家標準7項,為中小企業專利導航實踐提供方法和工具指引。在區域、行業、企業等層面推動實施一批專利導航項目,提升中小企業創新效能,該做法被國務院認定為第三批支持創新改革舉措向全國復制推廣。三是建立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初步建成“平臺、機構、資本、產業”四位一體的知識產權運營平臺體系,推動37個城市開展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四是大力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放寬知識產權服務業準入,持續開展“藍天”專項整治行動,截至2019年底,全國知識產權服務類企業共6.6萬家,其中98%為中小企業,同比增長8.2%;從業人員約82萬,同比增長2.6%;營業收入超過2100億元,同比增長13.2%。持續提高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能力,截至2020年底,全國28個省(區、市)和15個副省級城市設立了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機構,布局建設51家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建設60個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
| 中文字幕a级片 | 激情伊人五月天久久综合 |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动漫 |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