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IoT)是一種典型的技術領域。在該領域,中小型企業(SME)、大學院校及其衍生公司以及大型企業構成了一個富有成效的創新生態系統。這些企業憑借開放創新可獲得繁榮發展,以此共同重新創造互聯網的未來。此外,專利在推動技術轉讓、知識交流以及刺激知識產權的二級市場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根據與IoT領域的31位企業家進行的深度交流,《知識產權觀察》發現許多企業缺乏開放創新的意識,更不用說通過開放創新范例來管理知識產權了。雖然該雜志采訪的一些年輕公司本身就擁有專利,但是其高層管理人員對如何利用知識產權促進自身的發展方面卻缺乏了解。這些公司認為知識產權主要是一種花費較高的、偶爾能夠吸引投資者的手段。除此之外,知識產權制度對于年輕的創新企業而言是觸不可及的。人們對這種制度作出的評價是:執行起來過于緩慢,處理流程過于復雜且花費過于昂貴。因此,知識產權制度被認為是一種僅能維護大型技術企業利益的法律手段。許多人甚至還認為,IoT的未來依靠的并不是專利,而是開放資源軟件的系統性擴大。只有少數較為成熟的公司認為專利與自身的業務息息相關,但其僅有少量的業務涉及IoT。這些公司在獲得他人的知識產權許可以及將自身的知識產權許可給他人方面具有一些經驗,且能夠從一種更富有經驗的層面談論知識產權。然而,IoT領域的初創企業的情況卻大為不同。
鑒于此,歐洲有望實施的政策建議如下:
● 年輕的創新企業更容易利用專利制度;
● 提高初創企業以及潛在投資者的知識產權意識;
● 快速追蹤專利申請(歐洲專利局目前正致力于追蹤IoT領域的專利申請);
● 認真考慮開放資源軟件與專利之間的平衡;
● 更好地向SME和初創企業解釋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FRAND)的概念。
上述政策建議的提出尤其令人驚喜。實際上,除了提高投資者的知識產權評估意識以外,歐盟也正致力于實現這些政策目標。然而,這些不同的知識產權目標彼此卻不一致。因此,政策制定者應該進一步提高這些技術政策的協調性。
然而,與眾多企業進行的交流采訪暴露出更巨大的政策挑戰,而且其中一個挑戰很難在政策領域得以解決。因此,不能孤立地看待專利制度,而應該考慮到所有權與開放創新戰略之間的平衡。許多接受采訪的企業認為開放資源戰略比專利戰略更為有效。顯然,應當小心謹慎地看待此種評價,因為大多數接受采訪的企業甚至不理解或不知道與專利相關的重要術語。但是,初創企業認為IoT領域的許多政策都是單獨制定的。而人們所需要的是跨功能、水平式的政策制定,而不是僅適用于某一特定領域的政策。
關于根據開放創新范例促進知識產權的發展,研究表明,以下兩方面存在著鮮明的對比,即根據開放創新范例利用知識產權所能夠實現的目標與目前的市場運作模式。因此,《知識產權觀察》敦促政策制定者進一步研究如何將知識產權作為一種工具來推動開放創新的發展,而不再將兩者分離開來。(編譯自www.ip-watch.org)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三级人妇久 | 亚洲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专区精品久久 | 香蕉久久精品曰曰躁夜夜躁 | 中文字幕在线2021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