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自2017年1月揭牌運行以來,蘇州知識產權法庭始終以保護創新為使命,因時而動、順勢而為,在大浪逐新中釋放科技潛能,在革故鼎新中激發司法效能,充分發揮“跨區域集中管轄”“飛躍上訴”兩大制度優勢,亮出“蘇工蘇作”精神,精心織就了一幅審判與服務兼優的“雙面繡”。
5年來,蘇州知識產權法庭共新收各類知識產權案件近萬件。法庭先后獲得省級以上榮譽104項,其中國家級榮譽25項。2018年獲評“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先進集體”;連續兩年同時獲評全國法院10大知識產權案件和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1篇裁判文書獲評全國首屆百篇優秀裁判文書。2020年,法庭相關工作受到《人民日報》《法治日報》等多家中央媒體集中報道。2021年10月,蘇州中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被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七次“點贊”。
科技賦能 以“數字正義”助推創新戰略
“開庭前,案涉發明專利產品已通過激光掃描和貼圖渲染,在屏幕上3D成像。下面,請雙方當事人對掃描成像所對應的技術特征予以確認。”2021年4月21日,蘇州知識產權法庭開展“數字經濟 蘇知護航”主題系列活動,一場公開庭審格外引人矚目。這起發明專利權糾紛案成為法庭通過3D掃描技術設備固定技術特征的“第一案”。
以數字正義推動實現更高水平的公平正義。在與信息化同頻共振的改革浪潮中,蘇州知識產權法庭從未缺席。承辦法官表示,探索性引入3D掃描設備用于技術事實查明,解決了審理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中證據原件核對、實物證據勘驗比對等難題,有助于優化庭審效果,同時也為侵權證據交換展示、證物整備管理等領域的一體化集成方案運用插上數字化“翅膀”。在一起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案件的庭審中,法官組織雙方當事人就案涉電動綠籬機進行技術比對。
為打造符合知產審判個性化特點的“蘇知版本”,法庭以智慧審判蘇州模式為抓手,圍繞侵權證據交換展示、證物集約化管理、優化在線開庭、專業技術術語精準錄入等領域推進一體化集成方案的深度應用。在最高人民法院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2021年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蘇州中院作為全國唯一一家受邀法院,參與在線演示匯報環節,現場完成了向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整卷移送上訴案件的全國“第一案”。
匠心錘煉 以“精品戰略”護航數字經濟
“這是一種用于輸入裝置的電子儀器承托架,案涉發明創造性解決了智能電子設備的承托及便捷輸入問題,對拓展數字產品應用場景具有重大意義。”上述發明專利權糾紛案中,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江蘇中心光電技術發明審查部審查員李晶晶,作為人民陪審員全程參與訴訟。
這是法庭引入技術型人民陪審員審理的第一案,也是專業化知產審判助力蘇州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發展的生動實踐。近年來,法庭妥善處理了涉智能交通大數據平臺、智能倉儲物流系統、數字博物館等案件,助力推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產業鏈和數字產業集群的形成,同時研究制定服務保障數字經濟和數字化發展工作意見,為激發經濟提質增效“新變量”、更好推動數字經濟多元集聚發展提供凝聚力和有力保障。在“抖音”馳名商標認定案中,法庭充分考慮涉案商標影響力的傳播速度,突破了傳統馳名商標司法認定中對商標注冊和使用年限的規則,在全國首次認定“抖音”為馳名商標;積極適用懲罰性賠償,“巴洛克”地板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對懲罰性賠償裁判規則的探索性實踐在業界獲得高度評價,先后四次獲評全國性榮譽;發力傳統文化保護,在蘇繡案件審理中,首次確認精品蘇繡繡品擁有獨立的著作權,明確了刺繡藝人未經底稿作者許可制作蘇繡的侵權類型,劃清了侵害復制權與侵害改編權的界限……一個又一個標桿性案例成為蘇州法院聚焦開放要素、創新要素,將具有蘇州特色的自然、人文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重要例證。
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在涉“舍弗勒”“歐舒丹”“普利司通”等國際知名品牌案件中,均依法按照法定賠償額上限確定損害賠償數額。隨著“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自貿區等國家戰略在蘇錫常通疊加實施,以及司法透明度、公平性與公信力不斷提升,蘇州知識產權法庭已成為越來越多當事人知識產權維權的“優選地”。去年年底,法庭審理的“某臺資自行車公司訴廣州兩自行車公司虛假宣傳糾紛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人民法院臺胞權益保障十大典型案例。
讓權利止損更快,讓侵權成本更高——法庭創新協同審理,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和無效審理部進行對接,探索性開展侵權訴訟與無效審查的協同審理。同時,加大懲處力度,對易于作出侵權可能性判斷且符合行為保全條件的行為,根據當事人申請及時采取行為保全措施,并對妨害行為保全的行為依法予以嚴厲制裁。在涉“大自然地板案”中,依法規制“傍名牌”“搭便車”行為,對惡意搶注、囤積近似商標的被告作出1500萬元的行業最高判賠;在新百倫商標案中,一審判決依法全額支持原告1000萬元的賠償請求;在《太極熊貓》訴《花千骨》手游“換皮抄襲”案中,對游戲行業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依法作出3000萬元的最高判賠額。
機制革新 以“蘇知路徑”提升審判質效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法庭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在前期充分匯聚社會專業力量,選聘“技術調查官”助力案件審理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推進繁簡分流改革和“一官二員”機制建設,在全國首創技術調查官擔任法院“特邀調解員”和“人民陪審員”的新機制,實現技術調查官隊伍效用最大化,推動完善高效審判機制。通過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江蘇中心進行對接,確定首批30名技術專家擔任技術型人民陪審員,涵蓋計算機、機械、材料、電子、生化醫藥等多個前沿專業領域。作為裁判者,他們全程參與訴訟,實質性介入案件審判,讓技術意見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從“參考”變為“決定”。
截至目前,“技術調查官”共完成技術咨詢1286件次,參與庭審和庭前聽證613次,外出勘驗和證據保全256次,出具書面技術意見539份,先后參與審結了一大批具有高技術難度的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法庭還積極協助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組建“全國法院技術調查官人才庫”及來蘇開展技術勘驗及巡回審判工作,應邀向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派出技術調查官提供技術支持,完成了技術調查官統籌調配機制落地江蘇的“第一例”。
內外聯動 以“蘇知品牌”催生矩陣效應
為構建知識產權司法“大保護”格局,形成矩陣效應,共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協作機制的健全與完善,蘇州中院與上海浦東法院簽署了知識產權保護司法協作備忘錄,并與無錫、南通、常州三地中院簽署《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合作共建協議》,形成四地一體聚焦保護創新的新格局,同時積極與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共建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平臺,強化全鏈條保護。
在延伸司法服務方面,法庭針對性發出司法建議,推動阿里旗下三大平臺40多萬商戶2000萬件3C認證商品的規范銷售,獲評全省法院優秀司法建議。秉持“用戶思維、客戶體驗”司法服務理念,法庭傾力打造“1+2+3”的“蘇知最舒心”親商法律服務品牌,即構建1個“蘇知傾聽熱線”法企對接平臺,組建2個“蘇知最舒心”親商法律服務團隊,著力實現“聽訴求”“答疑惑”“解糾紛”等3項依法親商護商功能,舉辦“精準服務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專場”、與浦東法院“云對話”等一系列活動,其中全國首場由法官與技術調查官聯合開展在線技術比對的網絡直播活動,一小時就吸引近百萬網民圍觀。
不久前發布的省法院工作報告中,在蘇州設立涉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調研基地成為“蘇州元素”之一。保護創新,更需要運用創新。新的趕考路上,蘇州知識產權法庭將依托調研基地的政策紅利,積極打造具有蘇州辨識度和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成果,以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和同保護,全方位提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效能,優化營商環境,為知識產權審判架起通向更高水平數字正義的堅實橋梁,用更多改革創新之舉為激發創新活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書寫高質量司法答卷。
| 中文字幕激情久久 | 亚洲影院中文字幕 | 日韩1区2区3区蜜桃在线观看 | 在线激情小视频第一页 | 亚洲精品高清Av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