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維權 專利預審 侵權

見證改革開放腳步 彰顯知識產權價值

作者:管理員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中國知識產權資訊網瀏覽次數:發布時間:2018-12-27

  編者按:改革開放40年來,從進入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邁進新時代。回望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華民族在復興征程上刻印下一個又一個“關鍵詞”,這些“關鍵詞”見證了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發展的腳步。本報特擷取40年來與創新發展密切相關的“關鍵詞”,探尋知識產權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WTO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下稱WTO),標志著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歷史新階段。加入WTO后,中國不斷完善健全知識產權法律法規,與多個國家建立知識產權工作機制,積極吸收借鑒國際先進立法經驗,構建起符合國際規則和中國國情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

  為全面介紹中國履行加入WTO承諾的實踐,闡釋中國參與多邊貿易體制建設的原則立場和政策主張,闡明中國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愿景與行動,2018年,中國政府首次發表《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白皮書,其中指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中國的主動作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中國推進知識產權保護,不僅符合自身發展需要,也有助于進一步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中國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依法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知識產權,同時,希望外國政府加強對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護。2001年以來,中國對外支付知識產權費年均增長17%,2017年達到286億美元。2017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達138.2萬件,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申請人中近10%為外國單位和個人;國外申請人在華提交的發明專利申請量達13.6萬件,較2001年3.3萬件的申請量增長了3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申請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達4.8萬余件,居全球第二位。

  “一帶一路”

  2013年,中國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下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政府倡議,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熱烈響應和積極參與,不斷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取得了豐碩成果。“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便是鮮活的例證之一。2016年7月,“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在北京舉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識產權機構負責人出席會議,達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識,共同發布了《加強“一帶一路”國家知識產權領域合作的共同倡議》,建立起了“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機制。在2018年“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上,來自50余個沿線國家知識產權機構和國際及區域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一致通過《關于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國家知識產權務實合作的聯合聲明》,確定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相關知識產權機構將在知識產權法律及政策交流,知識產權意識提升,知識產權能力建設,發明專利、商標和外觀設計等領域的相關申請審批流程對比研究,數據交換,推廣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全球知識產權服務的選定國家市場調研8個方面開展務實合作,開啟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知識產權合作的新篇章。

  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在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繼承和發展,夯實了文化建設的根基,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

  知識產權文化是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思想意識保障。在知識產權工作實踐中,我國十分注重傳統文化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并針對文化作品網絡傳播等問題積極探索新的知識產權保護方式。同時,在知識產權文化打造方面,國家知識產權局等六部委于2013年聯合制定《關于加強知識產權文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不斷豐富知識產權文化建設的形式,調動全社會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促進知識產權文化建設蓬勃開展。全國知識產權系統進一步打造了中國專利周、中國專利年會、中國國際專利技術與產品交易會、中國商標品牌節等活動平臺,擴大了中國自主品牌在國內和國際上的影響力。為了讓青少年從小樹立“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的知識產權文化觀念,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教育部,廣泛開展了全國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試點示范工作,目前,“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的知識產權教育的輻射帶動作用已初步顯現。

  生態文明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40年間,從改革開放之初把保護環境確立為基本國策,進入21世紀又把節約資源確立為基本國策,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中國構建起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之一,正是對于美麗中國、美麗家園的美好愿望。邁進新時代,生態已經成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事實上,在知識產權領域,諸多“綠色專利”正為強盛中國注入更多“美麗”的力量。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積極探索“綠色專利”體系建設,努力在知識產權助推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提出中國方案。如今,我國已建立“綠色專利”分類體系,并構建了全球和中國“綠色專利”數據庫。《中國綠色專利統計報告(2014—2017年)》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綠色發明專利有效量達13.6萬件,其中國內綠色發明專利有效量達10萬件,占73.5%;國外來華綠色發明專利有效量為3.6萬件,占26.5%。在我國注重綠色發展的大背景下,不僅推動我國企業加大了對“綠色專利”的布局,還吸引了國外企業來華提交“綠色專利”申請。2014年至2017年,國外申請人在華的“綠色專利”申請量持續增加,維持年限比國內“綠色專利”維持年限長3年左右。

  科技興軍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不斷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強化統一領導、頂層設計、改革創新和重大項目落實,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近年來,我國人民軍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能力顯著增強,成為保衛人民幸福生活、保衛祖國和世界和平牢不可破的強大力量。

  為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對于富國強軍的作用,我國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國家知識產權局與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共同開展知識產權軍民融合試點工作,促進更多軍民融合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服務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有效提高軍民融合整體效益。目前,已經確定江蘇省、福建省、山東省、湖南省、廣東省、重慶市、四川省、陜西省、甘肅省、上海市閔行區、山東省煙臺市、湖南省長沙市、四川省成都市為首批知識產權軍民融合試點地方。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國防知識產權局(下稱國防知識產權局)集中脫密4038件國防專利并向社會發布;位于西安的國家知識產權運營軍民融合特色試點平臺“線上平臺”展示解密國防專利3001件;福建省知識產權局會同國防知識產權局將近2000件解密國防專利匯編成冊并舉辦軍民知識產權融合專題展進行展示……在各方的努力下,以往披著神秘面紗的國防專利逐漸走入公眾視野,北斗導航、華龍一號等高端軍事技術的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中開花結果,實現了軍民融合發展,體現了知識產權價值,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創新驅動

  1978年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著重闡述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一馬克思主義觀點,我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多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由要素驅動逐漸轉變為創新驅動。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并對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等進行部署。同時,該報告提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把全社會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創新發展上來。此后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指出,要讓知識產權制度成為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其中提出,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要求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律,探索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強知識產權綜合行政執法;同時,列明了完善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服務、探索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業務等內容。國家知識產權局聚焦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等關鍵環節,謀劃和實施了一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各有關方面啟動實施了專利質量提升工程、知識產權強企工程、知識產權海外維權工程等,深入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和開展商標注冊便利化改革,著力打造版權精品和版權產業鏈,統籌推進知識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各項工作,建立知識產權運營平臺和運營體系等,取得了良好成效,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有效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

  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著眼國家戰略需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

  為了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工作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推作用,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圍繞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質量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我國深入實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大力培育高價值核心專利,在信息通信、航空航天、高鐵、核能等領域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嚴格依法審查,建立審查質量雙監督、雙評價工作機制,審查質量社會滿意度持續提升,對申請質量的正向傳導作用逐步顯現。與此同時,我國注重強化專利評價質量導向,不斷加大對地方專利質量的考核,指導和支持地方優化專利政策,并運用專利導航開展區域創新質量評價。《2017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評價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為218.3(2010年為100),比2016年增長9.0%,保持較高增速。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9.8件,比2016年度增加1.8件,知識產權工作實現提質增效。

  脫貧攻堅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是莊嚴承諾,更是嘹亮號角。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脫貧攻堅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拓展了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黨的十九大明確把精準脫貧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作出了新的部署。為推動脫貧攻堅工作更加有效開展,《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了頂層設計、強化了政策措施、加強了統籌協調。

  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這場“戰役”,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在相隔千里的湖南桑植和河北崇禮兩地深入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1995年起,定點扶貧桑植;2007年開始,定點扶貧崇禮。在相關工作中,國家知識產權局充分發揮知識產權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和信息優勢,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有效提升了兩地的脫貧致富和后續發展能力。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已累計選派100余名扶貧掛職干部,在科技培訓、農業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民生工程和支持教育事業等方面累計開展360余個扶貧項目,直接投入并積極協調幫助桑植和崇禮兩地引進資金和物資折款,對提高兩地經濟發展水平及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產生了積極作用。

  自貿試驗區

  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下稱自貿試驗區)建設從上海起步,不斷發展,目前已在全國成立12個自貿試驗區。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額達2.4萬億元,同比增長14.03%,增幅高于同期全國外貿進出口總額4.13個百分點。

  近年來,我國針對自貿試驗區建設中的知識產權工作開展了多項部署。國務院在多個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明確,緊扣創新發展需求,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探索支撐創新發展的知識產權運行機制。今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支持在有條件的自貿試驗區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在自貿試驗區設立受理點,受理商標權質押登記”等多項知識產權措施。作為國務院自貿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國家知識產權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加強統籌協調和資源配置,成立自貿試驗區專項工作組,全力支持自貿試驗區建設。近年來,全國知識產權系統在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知識產權執法和快速維權、金融服務創新等方面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積極推進各自貿試驗區知識產權工作。如上海探索建立自貿試驗區知識產權統一管理和執法的體制,中國(廣東)自貿試驗區珠海橫琴新區片區設立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金融創新(橫琴)試點平臺打造知識產權交易體系,天津建立自貿試驗區知識產權便利化服務體系等。

  進博會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在上海成功舉辦。這是中國政府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深刻闡述了新時代中國擴大開放、推進經貿合作交流的原則立場和重大舉措,強調要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堅決依法懲處侵犯外商合法權益特別是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提高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為下一階段知識產權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明確要求。

  據統計,首屆進博會上發布新技術新產品超過100多項,其中很多系全球首發、亞洲首展;首次進入中國的展品多達5000余件,全面呈現國際最尖端、最前沿、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和服務趨勢。通過進博會,不僅可以看到開放的中國、創新的中國、包容的中國,還能夠深切感受到蓬勃發展的中國知識產權事業,進博會充分展示和集中檢驗了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和水平。伴隨著40年來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國知識產權制度建立并不斷完善,為外國企業在華創新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極大地促進了中外企業正常技術交流合作。統計數據顯示,改革開放40年來,國外申請人在華提交的發明專利申請量累計超過177萬件,年均增長11.24%;國外申請人在華累計提交商標注冊申請219萬余件,年均增長15.49%,充分體現了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的快速發展與外國企業對中國市場和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信心。(本報記者 吳珂 實習記者 韓瑞 熊花平)

  (中國知識產權報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欧美亚洲肥熟香蕉,久久高清激情欧美,久久久久影院美女国产主播,日本大香伊蕉一区二区
午夜福利国产片3 | 在线观看免费大黄美女片 |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夜夜高潮 | 私人尤物在线精品不卡 | 中文有码在线视频 | 专干国产老熟女视频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