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聚活力 經濟添動力
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統計局發布公告,披露關于2021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的數據。經核算,2021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為14.298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7.9%(未扣除價格因素,下同),比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現價增速高4.5個百分點;占GDP的比重為12.44%,比上年提高0.47個百分點。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將“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納入中期發展目標,將指標設定為到2025年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3%。2021年達成“12.44%”后,距離這一目標的差距已縮短到1個百分點以內。長期研究這一領域的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教授單曉光表示,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是知識產權強國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2.44%,這一數據在全球范圍內也相當亮眼,但仍需要關注數據背后隱含的產業結構調整等課題。
制造業唱響“好聲音”
統計數據顯示,在7個大類的專利密集型產業中,新裝備制造業規模最大,增加值為3.8452萬億元,占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6.9%。此外,信息通信技術制造業、新材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為2.8546萬億元、1.6469萬億元,所占比重分別為20.0%、11.5%。這3個“制造業”類別合力貢獻了58.4%的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
“12.44%的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數據,充分說明中國對于制造業與實體經濟的重視。”單曉光表示,專利密集型產業中,制造業是當仁不讓的主角。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這些部署說明,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是國民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
制造業是專利密集型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知識產權則是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揮專利優先審查機制作用,暢通制造業重點領域專利審查“綠色通道”,支持重點領域新技術、新產品高效獲取知識產權保護。據悉,近10年來,我國制定了70多項制造業規劃,均明確要加強知識產權工作。
“好數據”需導向“高質量”
參與知識產權(專利)密集型產業統計分類專家咨詢的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宋河發表示,專利密集型產業最大的優勢是專利與勞動力投入之比高于平均水平,即以更少的勞動要素可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價值,因此拉動經濟增長的能力更強。
培育專利密集型產業,助力高質量經濟增長正在成為各地區、行業凝聚的共識。2022年9月,陜西省知識產權局組織申報專利密集型企業培育項目,重點支持專利密集型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具有較強的專利創造、運用、管理能力的企業。
不久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關于組織開展專利產品備案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將專利密集型產品作為高價值專利轉化的重要檢驗標準”“推動專精特新企業成為專利密集型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專利產品備案工作旨在從產品端發力,大力推動專利密集型產業高質量發展。通知指出,專利產品備案是一項促進專利密集型產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通過專利產品備案和專利密集型產品認定“兩步走”的方式,備案認定一批知識產權競爭力較強的專利密集型產品,將有助于地方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推動有效實施專利密集型產業培育政策等工作。
單曉光表示,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專利密集型產業往往與商標密集型產業具有高耦合度,說明其在專利轉化運用到通向市場終端的能力方面有更深積累。亮眼數據非常可喜,但與此同時,更要看到數據之下仍然隱含的待解問題,如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卡脖子”難題有待進一步破解等。“在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我們應更加重視專利轉化運用工作,更大程度發揮專利等知識產權的價值,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事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單曉光說。
|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 | 日韩新片免费专区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四亚洲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