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重點扶持知識產權維權工作站創新做法與成效
2022年廈門市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緊緊圍繞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的意見》和《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指引》,著力構建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基礎體系,以《廈門市“十四五”知識產權事業發展規劃》為行動指南,以《2022年度廈門市重點扶持知識產權維權工作績效考評標準》為關鍵抓手,面向創新市場主體、深化政策運用維度、提供貼心公益服務。各維權工作站通過創設“宣傳培訓、服務援助、促進運用、輔佐監管”等四大實招組招,實施“維權八式”,賦能知識產權保護,助推知識產權價值實現。2022年各維權工作站服務企業數量1992家、同比增長36.34%,服務對象有效專利108062件、同比增長46.78%,注冊商標76685件、同比增長57.01%,50余家服務對象實現“專利商標”零突破。服務對象對維權工作站服務滿意率為83.6%。
一、“靈動”式宣傳,“靶向”式培訓。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創新是引領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特別強調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關系到國家治理體系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質量質量發展、人民生活幸福、國家對外開放大局和國家安全。為把這一重要思想精髓宣貫到位,各維權工作站“4,26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中國品牌日”、科技活動周和專利周等重要時機,結合國內外大型展會、五五普法和知識產權服務萬里行等,因地制宜、靈動宣傳,充分利用微信群、公眾號、戶外大屏廣告、電梯小區門幢數字廣告等新型媒介,自制圖、視、文并茂資料,開展知識產權普法宣傳。通過走訪企業、知識產權親子主題公園、沙龍交流、知識產權有獎問答,編制知識產權漫畫宣傳手冊、小學生知識產權讀本和開辟《IP司法速遞》專欄、知識產權“直來知往”等抖音直播活動,開展線上線下互動宣傳。通過宣傳將知識產權政策法規送進企業、校園、社區、商圈、朋友圈和馬路邊。針對企業關注度高的法律問題,開展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商標法及其商標侵權判定、專利代理條例及管理辦法等“普適”型培訓,針對涉外知識產權保護熱點,瞄準創新主體需求,統合專家資源,靶向聚力,開展規范知識產權創造行為、專利無效及侵權訴訟實務、跨境電商IP應對侵權之道和外貿商品出海前的知識產權保護、高新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知識產權沙龍、數字化轉型領域特色保護等148場次“訂單”型培訓,受眾5.35萬人次,有效提升了創新主體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服務對象對知識產權行政保護滿意度高達97分。
二、“全鏈”式服務,“共治”式援助。知識產權屬于無形的私有資產,是智力成果的高度濃縮,具有時間性、地域性和獨占性。在企業初創或者成長壯大期,受發展階段人力資源限制或者短期利益的誘惑,很多創新主體缺乏知識產權思維,不重視對自主技術創新和商業品牌的保護,導致被動侵權、被動維權、被動應對,甚至創新成果被他人侵占、無效、企業被迫賠償。原因在于中小微企業管理體系不夠健全,知識產權管理、保護力量薄弱。為解決上述問題,降低維權成本和縮短維權周期,各維權工作站,利用掌握的專業人才和技術資源,分析創新主體知識產權態以及發展中可能遇到的知識產權阻滯,從知識產權構想產生、設計研發、獲權確權、轉化實施和權利延續等全鏈條通路、全生命周期,植入保護意識,提供全域維權服務,變“要我服務”為“我要服務”、“我敢服務”、“我會服務”。一是大力開展知識產權上門送診服務。開展常態化走訪活動,面對面診斷知識產權,解惑答疑不過夜;設立行業協會知識產權維權日、“三三”問診臺和律師輪值機制,采取線下或云上坐診方式接診;成立法律服務小組,對服務對象知識產權情況進行體檢;全市域開辟“白鷺信用”便民服務通道,優先為信用積分高的個人或者法定代表人提供公益援助服務。二是延伸保護觸角,搭建政企橋梁。共成立50家知識產權維權工作分站(分中心、聯絡點)、7家法律服務小組,廈門衛廚行業知識產權維權工作站與廈門市智能制造產業協會共建知識產權維權工作站。三是接收法律咨詢、開展維權實務。利用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市局構建了互聯網+知識產權維權系統,各工作站建立電話專線、公眾號“專網”,受理和推送公眾知識產權維權需求信息。全年共出具咨詢意見1078份,提供信息檢索463份、預警分析報告74份、侵權比對意見26份、維權策略建議124份。四是構建知識產權糾紛共治新局面。與法院建立司法協同保護中心、訴調聯動機制,6個區屬維權工作站和知識產權協會、商標(品牌)協會維權工作站成為法院特邀調解組織,翔安區局與集美區法院創建首個“近鄰法庭—知識產權糾紛共治中心”;加強知識產權檢察工作,與市檢察院四部展開深度合作,加掛11家知識產權檢察保護指導站,探索行檢銜接、公益訴訟新路。全年共受理知識產權糾紛調解案件198件、成功調解88件、司法確認33件。
三、“沉浸”式運用,“滲透”式促進。專利是技術創新和核心資源的體現、商標是產品來源和服務品質的表現,地理標志是區域特色經濟能力展現,專利專有權和商標(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權由國家授予的創新成果,只有在轉化中才能夠實現知識產權的現實生產力,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體現保護價值和經濟效益。各維權工作站始終秉承服務知識產權運用理念,以維護創新主體利益為己任,把指導企業建立規范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促進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納入日常工作,將知識產權托管、專利密集型企業備案、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貫標、知識產權品牌創建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工作貫穿并沉浸于走訪企業、交流座談、專題培訓和一企一策中,成功指導并協助60余家企業開展專利導航和知識產權分析評議活動,55家企業建立知識產權數據庫、74家企業通過知識產權貫標體系認證和76項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廈門市體育產業協會維權工作站積極協辦廈門市體育產業創新創業大賽,衛廚行業協會維權工作站組織40家企業參加廈門國際衛廚云展會,將知識產權相關運用思維和保護案例貫穿其中。加大知識產權意識“滲透”,積極推動區域品牌經濟建設。思明區維權工作站堅持著力打造鼓浪嶼區域公用品牌,推動成立品牌領導小組,整體規劃區域公用品牌運營,建立品牌使用規則,落實配套服務保障,助推8家重點商標企業加入泛珠三角區域知識產權合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區域品牌,提升自主商標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影響力;翔安區維權工作站協助區局提升“新圩嫂”公共品牌形象,走訪轄區內5家糕餅食品廠、核查注冊商標實際使用情況,輔導上宅村、后亭村等非遺手工面線傳承人的肖像圖案商標注冊,持續推廣“古宅大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許可5村村民使用;同安區維權工作站邀請40家企業參與“鳳梨穗”授權儀式,大力宣傳地理標志,有效保護優質特色產品和促進特色行業的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四、“專家”式輔佐,“智庫”式監管。機構改革后,在不突破人員編制的原則下,大市場大監管任務更加繁重,知識產權監管力量在區(縣)級、基層所明顯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與廈門市高質量發展戰略和知識產權強市規劃不相匹配,為解決這一矛盾和問題,市局高層經過調研論證、集中醞釀,決定發揮社會和專業服務機構力量,采取政府、社會共建共用方式,利用社會知識產權力量和專業服務機構資源,設立知識產權維權工作站,明確工作任務指標和績效考評標準,合作培養行業知識產權人才和輔助政府知識產權監管。12家維權工作站,精選合作機構,目前建有一支專業能力強的合作隊伍,持有國家執業許可資質的專利代理、備案的商標代理機構18家,持有執業資格證的專利代理師80余名和知識產權律師近80名,獲得知識產權中級以上職稱師10余名,設立專家資源庫,聘請法律顧問。這支隊伍積極以主人翁角色參與到市知識產權發展事業中,為政府知識產權監管工作提供智力援助,為政策設計、法律運用和行政執法提供專業化意見。一是配合政府開展非正常專利申請核查工作。2022年各區屬維權工作站和知識產權協會維權工作站充分發揮駐點專業人員作用,利用專業特長,配合宣傳國家連續下發的“規范專利申請行為”有關通知精神,勸說申請人將不以創新為目的的專利申請主動撤回,消除對企業發展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全年共協助核查非正常專利申請3873件。二是積極協助打擊商標惡意注冊行為。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通報,積極開展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奧林匹克標志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冰墩墩”、“谷愛凌”、“共同富裕”等商標惡意搶注行為,曝光申請人和代理機構名單,共協助立案查處43件涉及冬奧會、奧林匹克標志的商標惡意搶注案件。同安區維權工作站協助對潘涂社區有關主體使用“潘涂海蠣”的行為是否構成商標侵權的問題進行調查,查證到該商標持有人為個體工商戶,不符合地理標志商標注冊人的主體資格要求,涉嫌惡意搶注。三是協助開展知識產權違法行為查處。組織區、所執法辦案人員參加專利假冒行為和商標侵權行為的判定與查處業務培訓,指導辦案人員在商場、網絡平臺、展會現場進行專利、商標標注行為檢查,主動查找違法線索,配合執法人員受理知識產權舉報投訴,提供智力援助。全年共協助辦理知識產權違法案件1500余件。四是助推知識產權人才建設。針對廈門理工學院大二學生對于未來從事知識產權工作的困惑,組織知識產權人才職業發展交流沙龍,與會嘉賓探究知識產權人才發展路徑、分享成功經驗;為大三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豐富學生知識產權實務工作經驗,解決服務對象知識產權人才短缺的問題,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后備人才;在“廈門市知識產權協會”微信公眾號上開設“IP 直聘” 專欄,根據服務對象招聘計劃和崗位需求,不定期發布企業知識產權人才招聘信息,為廣大服務對象快速鎖定、精準招聘和推薦匹配的知識產權人才。
| 亚洲成a人片在线v |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专区 | 日韩国产变态另类欧美 | 中文字幕亚洲欧洲精品 | 午夜天堂美女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