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促進綠色技術專利轉化運用,完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全國兩會上,“綠色生產力”成為一大熱詞。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圍繞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也作出了明確部署。
代表委員表示,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可持續的新動能。
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核電企業處于我國科技創新的前沿,也是能源生產和綠色發展的重要陣地。“科技創新是發展綠色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董事長楊長利介紹,中廣核堅持自主可控,正持續推進“華龍一號”技術創新,著力提升“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能力。
目前,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級數字化儀控平臺“和睦系統”已應用到“華龍一號”核電機組,“數字核電”建設加速推進。接下來,中廣核將加快推進先進核能、光熱、核醫療等領域原創技術策源工作,推動先進技術與商業模式、管理機制有機融合,加快實現“清潔能源+”戰略在更多典型場景落地。
在堅持創新驅動的同時,綠色發展理念應貫穿融通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只有實現生產過程清潔化、資源利用循環化、能源消費低碳化、產品供給綠色化、產業結構高端化,持續提升工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才能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綠色生產力。”楊長利表示。
綠色低碳轉型已成全球大勢,但也面臨嚴峻挑戰。在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看來,氣候變化需要多元參與、協同治理。新形勢下,加快形成碳減排立法體系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他建議,加快制定應對氣候變化法,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統一、協調的碳中和碳減排法律體系,以法治手段推動實現碳中和碳達峰。
“低碳技術的創新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張天任表示,應特別關注低碳技術的發展和創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鼓勵綠色技術創新及成果轉化,注重培育低碳技術領域的科研人才,可通過設立專項資金、提供稅收激勵等方式,推動更多創新成果在氣候變化領域得以應用。
推進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
綠色發展與高質量發展共生共榮、相輔相成。“加快構建技術、專利、標準聯動創新體系,大力推動綠色低碳專利產業化落地,對于支撐我國高質量發展、加快占領全球綠色低碳技術和產業高地具有重要意義。”全國政協委員、遼寧省科學技術廳廳長、臺盟遼寧省委會主委蔡睿認為,我國應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培育綠色低碳產業領域領軍企業;鼓勵建設綠色低碳產業創新聯合體,聯合全產業鏈參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形成相關國際標準;同時不斷推動技術、專利、標準的政策協同和機制協調,共同推動綠色低碳創新成果在國內外“遍地生花”。
“我國應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推進綠色低碳技術標準的有序普惠共享。”蔡睿認為,國內企業“走出去”首先要筑深專利“護城河”,做好綠色低碳專利海外布局,培育具有行業領先優勢的高價值專利組合;同時積極對接不同國家產業需求,因地制宜開展專利合作,推動專利成果產業化落地,并不斷將綠色專利融入技術標準,借助標準引領,構建產業競爭發展優勢,為全球發展持續輸送中國綠色動力。
新能源汽車是中國經濟向“綠”而行的亮麗風景線,也是國際市場上的中國“綠色名片”。“我國新能源汽車正處于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窗口期,但仍存在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等核心資源依賴海外,標準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標準、知識產權等國際化進程面臨諸多現實難題和挑戰等問題。”民建中央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進一步建議強化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安全和核心資源保障,實施新能源汽車出海“護航”行動。
民建中央具體提出,應提高汽車芯片產業發展戰略地位,加大國內自研替代力度,對關鍵產品、共性技術精準扶持,加大科技攻關力度,積極推動低鈷/無鈷電池、固液混合電池等新型電池產業化,支持電機電控、車載操作系統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發展并參與國際競爭。應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標準與歐盟等標準合作、互認,支持企業海外知識產權布局,進一步建立完善專門的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措施和服務機制。
有著“能耗大戶”之稱的傳統工程機械行業,如今也開啟了一場“綠色革命”。全國人大代表、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副總裁單增海今年帶來的3項建議中,第一項就是支持工程機械和商用車新能源化。
“我希望加大對新能源工程機械和商用車關鍵核心技術、零部件研發和產業化政策支持,加強相關標準和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國家工程機械和商用車的新能源化,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單增海表示,他將帶領團隊,充分利用公司在工程機械制造領域的優勢,大力發展新能源“三電”關鍵核心零部件攻關和規模應用,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著力打造新質生產力,為提高工程機械產業集群核心競爭力交上一份新的答卷。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的重要貢獻者。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同向發力,必將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注入新動力。
| 亚洲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1 | 日本新一二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少妇毛多水多 |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