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維權 專利預審 侵權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作者: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瀏覽次數:發布時間:2024-03-19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有效對接的“關口”,也是科技成果順利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關鍵。然而,科技成果轉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同時也是一項風險性事業,實際操作中往往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仍需在政策支持、機制建設、配套支撐、協同轉化等方面“答好題”。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聚焦如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分享了新思路新見解,值得業界深入思考。

  理順轉化體制機制

  如何打通科技成果從“象牙塔”走向“生產線”的“關卡”?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軍認為,首先要從體制機制入手,聚焦瓶頸制約,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陳軍建議各級政府與高校、科研院所同向發力,提升科技創新成果評估、交易、轉化等環節的規范性和透明度,加強市場機制和激勵機制的建設,健全成果轉化平臺服務機制,健全產學研用對接合作機制,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和質量,促進科技創新成果的商業化應用。

  高校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廣東省委會副主委熊水龍聚焦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成效,提出要強化產業化導向,推進以評促轉,促進市場化運作,進一步加強政策激勵,加快完善提交專利申請前評估、成果權屬改革、盡職免責、科技成果登記披露等配套機制建設,全面疏通“不敢轉”“不愿轉”“不會轉”等堵點。

  做實金融工具支撐

  我國長期存在金融與科技融合度不足、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不力不暢的問題。“加強科技金融支持,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一招’。”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徐佐表示。

  徐佐認為,發展科技金融要堅持市場導向,建立標準體系,完善政策支持。要積極探索知識產權金融,完善知識產權體系及抵質押制度,健全知識產權證券化配套法律制度,推動建立全國統一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體系,提高知識產權的市場流動性,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其中。同時,要增加知識產權交易的法治保障,提高經營主體交易信心。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最具活力的經營主體,其科技成果轉化效率直接影響著產業化水平。全國政協委員、德勤中國主席蔣穎認為應進一步加強政策供給,為優化創新體系、提高創新轉化效率夯實基礎。

  她建議,政府產業引導基金要帶動社會風險投資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投資力度,有關主管部門應聯合專業機構為專精特新企業打造知識產權價值運營服務生態,增強企業持續研發的能力和動力。同時,要優化合作機制,提升各類創新主體間的協同度,鼓勵外資企業在華開展研發活動,推動中國創新體系更高水平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營造協同創新生態

  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李燕長期關注民族醫藥產業創新升級發展。“我國創新藥起步晚,當前應正視產業發展實際,在鼓勵創新的同時,重視規避低水平創新導致的‘內卷’,積極構建協同創新轉化機制,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她說。

  李燕建議,應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組成醫藥產業最強“戰隊”,共建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和聯合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搭建起高校、院所和藥企之間的成果轉化“橋梁”,構建“政府搭臺、企業家出題、科學家答題”的協同創新轉化機制,促進創新成果高效轉化,研發生產更多適合中國人生命基因傳承和身體素質特點的“中國藥”。

  加強產學研合作,同樣是加快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內在需求。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建議,應突破農業科研與生產脫節瓶頸,發揮高校、院所和農業龍頭企業各自優勢,有效整合各方信息、技術、人才等科技創新資源,提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企業與科研院校可以聯合開展關鍵技術攻關,聯合構建新型科技平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縮短產業化周期。

  如今,隨著促進專利轉化運用的新政策密集出臺,我國有望迎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一輪創新熱潮。

欧美亚洲肥熟香蕉,久久高清激情欧美,久久久久影院美女国产主播,日本大香伊蕉一区二区
天天看高清影视在线官网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 色七七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中国一级特黄精品在线播放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 | 天堂v亚洲国产v |